平面烘房千燥和人工施釉的利弊为了节省投资和节约成本,我国许多中、小型S瓦生产企业所采用的干燥设备均为平面烘房,热能为窑炉抽出的余热和窑体的辐射热。在坯体的干燥过程中,对S瓦托放用的木板盘要求较高,一是要平整,二是规格尺寸要统一,否则干燥时会随同木板一起变形。 平面烘房最好为交流式。即让热空气在干燥室内多方位搅动、流动,从而使瓦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均匀的热量,并能加速排湿,缩短干燥周期,减少干燥缺陷。而目前一些生产企业的平面烘房内不设空气搅动和对流装置,湿空气整天闷在室内,热空气分布不均匀,造成坯体不能整体同时干燥,收缩不一致,极易出现变形,甚至开裂,结果是干燥周期长,损坯率大。 S瓦的施釉方式主要有浇釉、浸釉和喷釉等,其中以浇釉法为最佳,利用浇釉法可使釉面履盖层厚而匀、质感强。 在对S瓦的施釉方法中,采用自动化施釉是最为理想的。目前,有采用挂瓦线在空中回转并完成挂勾、施釉机自动浇釉、釉后干燥、并可直接输送到装窑区的模式;也有采用平移式施釉线经过几道喷釉装置及釉后干燥装置共同完成整个工艺过程。凡经过自动施釉的产品釉面更光洁、釉层更均匀、色差小,是理想的施釉装备。但该装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大,并要求有一定的空间位置,所以该以该方式最适用于规模较大、质量要求高的S瓦大型生产厂使用。而目前许多中、小型生产企业普遍采用的还是人工浇釉。其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强,可因地制宜,不受条件约束,无需设备,只要有存放釉浆的容器和浇釉用的小工具即可。但缺点是浪费大,釉层厚度受人为因素控制,釉面容易被污染,因此造成的缺陷较多。为了减少缺陷,需要在操作规程上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a.施釉区要求相对固定,尽量使坯体在施釉时的干湿度和表面温度的统一。 b.表面用毛刷作清洁处理,去除浮灰和污染物。 c.浇釉最好一次性完成,尽量避免重浇和补釉。 d.釉水用大容器存装并搅拌均匀。 e.施釉方式和施釉量统一。 f.避开污染区,加强检验和生产管理。 以上各项不难做到,但要全面做到则不太容易。
|